宋明儒者反对从政治活动的效果来评价政治人物,对于汉唐君臣的否定便是明显的例子。
礼为人类生存之秩序,似专属于人,但礼义之统的制定出于圣人,某种意义上也要上合于天、通于天。荀子礼乐教化显示的是,作为从情感出发而进行的理性设计,将情感与理性的表达框定于礼乐合一的平衡状态,由此带来了情理结合、以理制情的教化平衡,达到知、情、意的合一。
乐从社会功能来说,又可补礼之不及,移风易俗。差等是因各物事有其特殊性,其并不妨碍不同而一的可能性。(《荀子·乐论》)礼是治理社会之大经,其作为就在于著诚去伪,彰显真诚,屏蔽虚伪,完成人性改塑。如乐在宗庙之中、闺门之内、乡里族长之中,其重要的社会作用集中发用于君臣上下、父子兄弟、乡里族长关系的协调处理上,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与适用场域。(一)性恶与人为:人之性恶、化性起伪 荀子专撰《性恶》篇[7]以明人性之义,文中不遗余力地驳斥孟子性善说,以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(《荀子·性恶》)一语拉开了论证性恶的理论大幕。
原载颜炳罡主编《荀子研究》第三辑,上海三联出版社,2021年 进入专题: 荀子 礼乐合一 教化观 著诚去伪 穷本极变 。儒家学派从其思想历史渊源来讲,可能出于古代掌管礼乐教化的官员。《中论·夭寿》载:故司空颍川荀爽论之,以为古人有言,‘死而不朽,谓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其身殁矣,其道犹存,故谓之不朽。
孔门七十子也都是行仁之士,夭者只是一个颜回罢了。不仁者,于天与之数,亦不能充足。按照他的意思,所谓仁者寿,就是仁者,寿也。仁者德行声誉万世流芳,其人民和子孙得其泽而仁寿,不过是仁者思想言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后果,它们不能反过来决定仁者自身的寿与不寿。
凡分为三段:自‘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为第一,明智仁之性。智与水在本性上相契合,所以智者天性上就爱好水。
对于儒字的含义,《说文》界定为柔也。虽其修短盈朒或不能齐,而其所享皆所谓睟盎而安和者,虽皆谓之寿可也。人民对圣王万寿无疆的祝愿,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,都超过了肉体生命的限度,不是仁者寿所说的寿。所谓成性存存,所谓忘我之所为,所谓安于人性之静而不为物迁,则于天地相似,这就是仁者寿命题背后的所以然。
颜渊其心三月不违仁,也算不上所谓仁者。只有了解仁者寿的真义,才能避免偏离孔子所提倡的儒学真精神。《尚书·洪范》把考终命列为五福之末,指的是整全地活尽天所赋予的命数,老到寿终正寝。《易·象传》:‘敦艮之吉,以厚终也。
其实,孔子所说的仁者寿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寿一致、以德养生的传统。邢昺《论语注疏》兼采何晏《集注》之长,修补陆、皇注释之不足,使三层释义说更为精到。
其字形是草木初出土时的小嫩芽。如果说颜渊天命寿数为三十二,彭祖天命寿数为八百,两人都活满了自己命定的天年,都可以称得上是寿。
第五,仁者寿是内心得道的一种感悟,这种感悟是超越肉体久暂的性命合一状态。夫子止言其三月不违仁、见其进未见其止,未曾言已仁已圣。孔子所说仁者寿,是为行仁之寿。君王思虑通达,乃能善理政事。一人遂其生,推之而与天下共遂其生,仁也。刘宝楠的《论语正义》在对仁者寿一语的注解上广征博引,显然下过很大功夫。
人亦有仁性,此乃天命于人者,亦是天地所赋予人的天然之寿。15在天地的怀抱之中,与他人共行生生之道,让天下所有人一起共遂其生,这就是仁。
他人遇颜子之气禀,虽三十之寿,亦不能至矣。明确了人的生命寿数取决于自然的、社会的和精神的三种因素,我们就会把仁者寿置于是否合乎客观必然性的视角去审视,从而确定仁者寿长是否合理。
反观皇《疏》所引前人的《注》,有些似乎较皇《疏》更为深刻些。曰:然则圣人曷曰‘仁者寿?曰:天地所赋之寿,惟仁能充满而不戕。
如《颜渊篇》讲仁者是十分自律的,其视、听、言、动一循于礼而不放逸,又说爱人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,《子路篇》说居处恭,执事敬,与人忠,《述而篇》说为之不厌,诲人不倦,《阳货篇》说仁者能行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五者于天下。二、仁者寿质疑的后儒解释及儒学传统偏失 徐干的《中论·夭寿》以或问的形式对仁者寿命题提出质疑。其二,与此相关联,寿必然是指实际的生命寿数。王泽之寿和声闻之寿都不属于仁者寿的范围。
《中庸》载孔子语:故大德必得其位,必得其禄,必得其名,必得其寿。一个人先天遗传基因优越,怀胎饱满,长寿的可能性较大,反之则较小。
所谓行仁之寿,乃行仁而得的年寿久长的效验。它的本义与天地生生之道相契合,是对儒者初心的扩展。
《黄帝内经·上古天真论》说: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污僈突盗,常危之术也,然而未必不安也。
依据颜回这个特例而怀疑仁者寿这个普遍真理,无异于拿一钩之金与一车羽毛比重量,说金比羽毛轻。此为君王施恩泽于民,故称之为王泽之寿。孔子的仁是与天地生生之道相合的人生之道。‘民之质矣,日用饮食,无非人道所以生生者。
不仅活得岁数足够大,而且还能寿终正寝,当然是一种巨大的福气。德与福的关系问题,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一直是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。
扬子云论人之寿,有所谓‘物以其性,人以其仁,其言葢有见于此。《周易》所说的君子有终就有这样的含义。
【18】意思是:熄灭灯火,他人不见之时,注意修饰仪容仪表,谨慎戒惧,力求容貌端庄。孔子提出仁者寿这个命题,就不得不面对社会中德福不一致现象的挑战。